欢迎访问365bet备用服务器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要文件及领导讲话

李振冲理事长在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4-03-17  访问次数:1字体:[ ]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代表市残联六届理事会,向市残工委成员、市六届主席团成员,报告2013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完成情况和2014年工作思路。

                                                                       (一)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悉心指导下,全市残联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残联、省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精神,大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突出解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力以赴办实事,惠残工程进展顺利

     市级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开工建设。项目占地16亩,建筑面积17399平方米,总投资近亿元。各县(市、区)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稳步推进。通州区托养机构已正式运行,海安县、如皋市、如东县托养中心即将对外服务,海门市托养中心主体工程完成建设,启东市正在选址规划。全市已建成乡镇级残疾人托养机构104个,实现全市乡镇级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全覆盖。

     二、改革创新求发展,“两个体系”建设上水平

     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两个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残疾人工作的新举措,全面提升残疾人的保障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主动与民政、财政等部门协调沟通,相继制定出台了特困残疾人生活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4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重度精神病人医疗补贴、残疾人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在校残疾学生专项教育补贴、残疾人创业补贴、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等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康复、就学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其中14岁以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残疾人免费乘车等政策在全省具有超前性和创新性。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我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残疾人群体的收入快速增长,城乡残疾人参加医疗、养老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残疾人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二是不断发展残疾人服务体系。去年以来,各级残联从规范服务机构建设和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入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齐心协力,狠抓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残疾人康复机构管理规范》、《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鼓励、支持、指导各类经济形式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二是采取现场推进、检查督促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指导各类机构因地制宜,开展有特色的项目服务,做到上下协调、县市区联动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保障各种类型和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在本市范围内都能得到专业机构的服务。三是加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抓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培养、培训和合作的方法,建立了一支基本属于残联系统的残疾人服务队伍。各县、市(区)残联主动争取编制、经费,引进了一批康复专业的人才,扶持民办康复机构聘用了一批专业人员。市、县两级残联与有关医疗、特殊教育机构合作,建立了两级各类残疾人康复专家组,协助指导全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绩效考评。市残联还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所有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组织各类机构人员参与省和国家专业机构实习培训,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理念,督促各类机构为引进人才办理社会保险。另一方面,各地以残联换届为契机,对基层新任理事长和专职委员等进行专业知识、工作方法培训和爱岗敬业教育,牢固树立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

     三、坚持不懈抓落实,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1、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落实重残救助56733人,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生活救助1.29万人和低保家庭重残补贴对象9400多人,总额达1.92亿元。居家护理工作实现了常态管理,服务对象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二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全市共有6500多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形式的护理服务,发放护理补贴270多万元。

     2、残疾人康复服务常态化。“人人享有康复服务”通过省专家组审评。全年筛查并进入数据库的0-6岁残疾儿童773名,其中510多名儿童安排在市内各专业机构接受抢救性康复训练,210多名儿童通过转介等形式安排到外地或社区、家庭康复。白内障手术人数达到6100多例,其中贫困患者免费手术1400多例,脱盲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巩固了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成果。安装假肢131条、儿童矫形器30具,为3000多名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了辅具适配和无障碍环境改造。儿童免费验配助听器30个。全面建立了精防监护小组,共有5.1万多名精神残疾人得到了有效的监护,免费服药5500多人,市区1393名重度精神残疾人每人每年享受1200元医疗补贴,精神残疾人肇事率控制在1‰以下。

     3、残疾人就业、培训务实创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广大残疾人融入社会、自强自立、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途径。 我们把促进残疾人就业作为解决残疾人问题,开展残疾人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组织开展“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全市上下联动,组织对残疾人待业失业、残疾大学生毕业和残疾人零就业家庭进行登记、能力评估、就业指导,联系企事业等用工单位与残疾人进行面对面洽谈,向用人单位发放《残疾人就业手册》2万多份,指导用人单位腾出合适的岗位想方设法安置残疾人就业。全年新安置残疾人就业1623名。对新就业的残疾人实施全程跟踪,督促签订劳动合同,及时缴纳社会保险,指导用人单位合法用工,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二是广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他们的就业渠道。去年,市残联分别举办了中式烹饪、插花、摄影、手语、美容美甲、盲人保健按摩等培训班,共培训残疾人140多人,其中参加中式烹饪和保健按摩培训的残疾人均取得人社部门颁发的中级资格证书,并已全部顺利就业。各县(市、区)残联也结合实际,针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共培训残疾人2055人次。在全省残疾人职业技能部分项目比赛中,我市代表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三是加大力度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我们克服省残保金年审征管模式和市地税系统征管方式调整等困难,与地税等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全市征收残保金1.4亿元,其中市区完成0.5亿元。

     4、残疾人扶贫工作成效明显。我们把扶贫基地建设作为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指导、扶持各地开展创建星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经省残联检查认定,我市新建2家二星级扶贫基地、6家一星级扶贫基地。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残疾人扶贫基地38个,带动近万名残疾人脱贫或增加收入,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典型。

     5、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适宜残疾人参与的各类文体活动,满足新形势下残疾人物质文化的新需求,也是引导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重要措施。去年,各级残联利用助残日、中秋节、国庆节等分别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由我市创作并自导自演的小品《生活不需要眼泪》、《心心相印》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由我市残疾人为骨干组建的盲人足球队,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取得了第4名的优异成绩。在全省残疾人田径运动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市取得10金7银和团体总分第2的历史最好成绩。组织开展以“我是你的眼睛”为题的无障碍电影观看活动,深受广大盲人朋友的欢迎。此外,我市盲人连续四年在中国残联组织的盲人征文活动中成绩突出,在全省独树一帜。

     6、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规定和中国残联、省残联的统一部署,完成了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残联的换届工作,配齐了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基本实现了省委组织部、省残联提出的乡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化的工作目标。7月25日-26日,召开365bet备用服务器第六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市残联换届任务。全市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全面实施,推进有序,各项目标任务基本达到省定要求。

     四、狠抓自身建设,争创最佳办事环境

     一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机关作风建设的目标要求,以“树形象、优作风、提效能”的作风建设为抓手,以“三对照,定目标、找差距、创品牌”为主线,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完成了办公楼的装修改造和搬迁工作;修订、起草、细化了23项工作制度,开通了门户网站,开展了包括档案整理、通讯平台建设、基础设备更新等在内的机关基础建设和管理工作;严肃考核,辞退了不称职公务员。在“三解三促”活动中,开展“进十村走百户”活动,帮助残疾同胞解决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也增强了全体工作人员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目前市残联机关办事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明显提升,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二)

     2014年,是全面实施《南通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关键之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残联的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中国残联、省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作要求,围绕加快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以加强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打基础、求发展、上水平,全面完成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维权和社会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为争当苏中新一轮发展“领头雁”、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发挥残联组织应有的作用。

     2014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提高残疾人就业水平,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并推荐就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残疾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征收残保金达1.6亿,其中市本级5500万。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扶贫救助工作。为7万多名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依老养残和三、四级精神、智力的残疾人发放低保或生活救助金;为60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全年机构托养残疾人2000人次;向2000多名残疾大中专学生和残疾人家庭的健全子女发放教育专项补贴;创建扶贫基地8个,辐射带动1000名残疾人增加收入。三是为1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其中对5万多名精神残疾人进行常年监护,免费服药6000人,补贴住院200人;为3万名各类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白内障复明康复手术6000人,其中免费手术1000人;14岁以下儿童抢救性康复820人;免费安装假肢、矫形器150例,辅具适配器四进家庭3000名。四是为市区1.4万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市区300多名残疾人更新营运车辆。具体工作举措是:

      一、大力推进现代化服务机构建设。各县市区都要建成或开工建设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扶持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康复、教育、培训等服务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家庭为基础、乡镇(街道)为主体、专业机构为骨干的残疾人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普及家庭式、以日间照料为主的托养服务,实行床位补贴、护理补贴。探索形成具有政府扶持、社会支持、市场化运行的托养康复服务模式,指导各机构创新工作理念,大力发展庇护性生产经营项目,形成托养、康复、培训、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把托养康复中心办成残疾人自强、自立的“起点站”和“加油站”。

      二、大力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一是宣传贯彻中组部、中编办等七部门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意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实行岗位预留制度,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残疾人就业优先计划”, 举办残疾人就业活动月,不定期举办就业专场招聘会。利用残保金年审窗口,全天候提供就业服务。完善残联网站就业服务平台,对有条件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免费开展就业登记、劳动能力评估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动员社会各类合法的中介机构,做好残疾人就业介绍。三是进一步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订单式培训或者委托式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市级要举办网页设计、电脑组装、CAD制图、服装设计等项目培训,推荐有能力的残疾人在更高层次岗位上就业。培训一批基层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全面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四是举办全市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备战全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力争取得团体总分前三名。五是探索残疾人庇护性就业工作,尝试开展各级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庇护性就业单位的产品或服务。六是加强农村残疾人就业扶贫工作。加大扶贫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基地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帮助残疾人脱贫或增加收入。2014年,各县(市、区)都要建成县级以上扶贫基地1个。农村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就业不低于60%。七是加大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力度,在不提高增收标准的同时,实现应征尽征。会同地税、人社等部门对有关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实施奖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对庇护性、福利型就业的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金实行补贴。八是推进市、县两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劳动能力、劳动条件鉴定和就业能力评估工作。海安、如东、启东、崇川、港闸等县市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三、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托底保障水平。认真落实现行各项助残惠残保障政策,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承接低保外重残生活救助工作职能,切实做好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工作。制定《南通市残疾人托养机构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大病重病残疾人救助办法,研究三、四级无固定收入智力、精神残疾人生活救助和无业轻度残疾人救助制度,努力改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条件。与相关部门协调,在残疾人就业、教育、医疗、康复、托养、文化以及无障碍环境改造等方面,完善或制定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推进残疾人城乡一体化工作,缩小城乡残疾人保障水平的政策差距。在市区试行听力残疾人通讯补贴工作。

      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实现全覆盖。出台《南通市残疾儿童报告暂行办法》。组织实施国家彩票公益金、七彩梦等康复项目和省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巩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成果。“三助一给”工程正常化,参与组织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工程。对全市精防工作和儿童康复工作进行绩效考评。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基层各类康复室、康复站形成正常的工作运行机制。扩大康复进医保项目,提高报支标准。继续开展康复指导、辅具适配、无障碍改造、康复知识及残疾预防知识“四进家庭”活动。

      五、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第24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和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文化周活动。以社区为重点,以各级残疾人活动中心为依托,利用助残日、中秋、国庆、春节等时机,分别组织百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第九届江苏省残疾人运动会。做好省盲人足球队集训工作,力争取得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足球赛资格。组织开展残疾人读书、演讲、书画和盲人读书、盲人“看”电影等活动,支持公共图书馆增设盲人读书设备,促进残疾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

      六、大力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宣传残疾人典型,进一步树立残疾人自强、自立、自信精神。大力宣传残疾预防知识,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孕期、产前检查,实行早期干预,减少残疾发生,残疾出生率下降至8‰以下。宣传安全知识,减少事故致残发生率。以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建立残疾预防机制,做到早发现、早转介、早干预,最大限度减少残疾和降低残疾程度,提高人口质量。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学历教育。对独生子女残疾的家庭实行专项补贴,对残疾家庭的健全子女发放教育补贴,对在校残疾大中专学生继续实行教育补贴,努力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七、建立更加优良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一是争取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分解落实残工委成员单位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研究残疾人专门协会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畅通残疾人诉求表达渠道,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发挥残疾人组织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二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宣传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现代残疾人观,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典型,提高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意识,营造平等、参与、共享文明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做到报纸上月月有文字、电视里月月有图像,广播里周周有声音、门户网站周周有更新。三是建设优良的无障碍环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并将无障碍环境向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村(社区)推进。建立无障碍信息平台,市、县电视台要有固定的手语节目。四是发挥市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全市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八、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三解三促”。建立与残疾人的走访联系制度,继续推行“一带一”和党员干部助残活动。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在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专职理事长和专职委员配备的基础上,强化业务培训,力争将专职委员纳入社会管理体系。注重选拔优秀残疾人充实到各级残联系统,推荐参与各级人大、政协的活动,提高残疾人参政议政的程度。指导专门协会正常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残疾人专业服务机构转型升级,提升内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规范盲人按摩机构建设。   

      2014年作为市残联的基础建设年,以练内功、强基础、优作风为重点,锻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和工作氛围。思想建设上,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工作人员的群众观点、宗旨意识;作风建设上,结合一评五制,探索开展市、县、乡互动评议工作;队伍建设上,实施干部轮岗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项目建设上,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主体工程封顶;日常管理上,完善基本工作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督查考核机制,创建星级档案室,为开创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新局面夯实基础,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