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手语的构词特点
手语作为视觉语言,其手势的构“词”方式遵循语言可物化,体现可视形象这一原则。手势构词大体上有模拟事物形状、领会动作原意引申、借意和借字表意、以具有代表性的手势联想、组合汉字构词、多种方式组合等六种方式。手语则是由单个或多个手势构成的词,按照视觉时间顺序这一规则组合,成为表达特定意思的语言。
形象模仿也叫“模拟形状”手势。这类手势的特点,一是以手的动作,模仿某一物品的全部或部分特征,或者模仿人们生活中的某一种动作特征,以表达一定的意思。如“房子”,“船”,“床”,“哭”,“跑”等。手语中有一种“仿字”,“书空”打法,由于其是用双手模仿和书空汉字的形状,所以也可以归入“形象模仿”这一类方式。如:“王”,“辽宁”,“千”等等。
领会动作原意引申构词,这一类手势大多也是模仿形象的,但是这个手势与模仿形象手势中所表达的直接意思有区别:“象形”是直接模仿,表示所模仿这个事物的意思,比较明显,易于理解,而“会意”需要在领会这个动作的意思基础上,通过这个动作(有的要加上其他的手势),再引申、借代出新的词,以所打手势的原意引申出另一个意思。如“明天”和“后天”、“大后天”,就是借“睡觉一个”、“睡觉两个”、“睡觉三个”引申来;“结婚”是以模仿两个人相对鞠躬的形象引申来;“吵架”则是借用斗鸡的形象引申来;还有“商店”,是借用“买”和“卖”两个手势的组合,加一个建筑物“房子”引申来;“医院”、“学校”等也都是一个专指词加“房子”这个手势引申出这些特定的场所。
借汉语语音联想表意也叫“形声”或“谐音”。在手语中,有些手语词是借用其他汉语的“音”来表达一个比较抽象的词目,如:“原则”的“原”手语打的是“圆”;“意义”打的是数字“一一”或拼音“yy”;还有的地区自然手语“意思”打的是数字“一四”等。此外,用手语打汉语成语的时候,一般以这种方式或者借汉字联想的方式居多。
手语在所在社会主流语言环境中,会受所处社会主流语言的影响,以视觉能接收的方式,表现主流语言的某些词汇。“组合汉字构词”就是以手势打出这个汉字的字面意思,但是它要表达的手语意思并不是这个字面的原意,比如“书记”在手语中的手势是“书”+“记忆”,它要表达的并不是“记住书”,而是根据字的读音联想到汉语中“书记”这个称谓。还有“秘书”在手语中的手势是“秘密”+“书”,也并不是指“保密的书”,而是以可视的形象借这两个字表达“秘书”这个职业。
“以具有代表性的手势表达相关的词”,有人称之为“转注”,这类手势本身不直接表示所要表达的词,而是以所打手势中的某些含义,像玩脑筋急转弯一样拐一个弯联想到要表达的内容,如:手势“十一”这个数字在特定场合会代表中国的“国庆节”;手势“春”+“作揖”的动作代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手势“旗袍”则以这个民族服装的特点代表了“中国”。这种手势在译为有声语言的时候,有的可直译如“三八节”,有的不能,如手语的“十一”不能译为“十一节”等。
“多种方式组合构词”也叫“组合手势”。一般是用前面所列举的构词方式中的两种或三种方式综合运用构成新词。
手语语法有不同于汉语语法的地方,聋人自然手语的语法是按照视觉语言规律形成的,例如:符合视觉语言规律的手语语法“钱我有”、“生气别”,转换为汉语是:“我有钱”、“别生气”。聋人打手语的时候,或多或少有这种颠倒语序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作为一种视觉语言,聋人打手势时的顺序是遵循事件在视觉中的时空发展过程来陈述的,视觉必须在看到表述的主体和客体后,才能看出主体要对客体“干什么”,好比我们看到一个动画片《猫和老鼠》,在动画片上首先必须有老鼠,然后出现猫朝老鼠这个既定的对象抓去的动作,我们看动画的人才能理解这个动画演的是什么,这是视觉作用于大脑的必然方式,这符合客观事物映入眼帘的逻辑规律,否则就让人费解。
因为手势本身是以动态的情形存在的,所以在手语中有的名词同时也可以代替动词使用,这也是手语简洁明快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手语中的名词“乒乓球”,在手势的运动中,也可以是“打乒乓球”;名词“篮球”也可以是“打篮球”,“足球”、“自行车”也是同理,打这一类手势的时候,动作是省略的。
动词的手势一般要根据所要表述的主体和既定客体的位置而定,如“帮助”、“打”的手势,必须看对方的位置而定,还有“告诉”、“给予”等都是根据对方位置而变化。
手语的视觉效应,形成了这样一个规律:“肯定词”前面不能再加“否定词”来表达否定的意思。比如在口语中,“不”加“好”是“不好”的意思,但手语的“好”(伸大拇指),“不好”(伸小指)是有固定打法的,即使在大拇指前加“不”,但视觉效果最后映入眼中的还是这个大拇指,这就容易让人将这句话断开理解为“不,好”,产生歧义。所以,某些手势的反义是有固定打法的,比如不能在“服从”的前面加“不”来表示“不服从”;不能在“知道”前面加“不”来表示“不知道”,这不符合视觉语言的规律。
手语中的复数是以“可视”方式表现出来的,如“森林”的打法,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树重复打;“很多车”、“很多灯”、“很多书”等的打法,由于这类词都是相同物体的累积,在重复所打物体的形状时,手势有些微变化,同时增加了所要表述的物体排列方向。
手语作为视觉语言,没有特定量词这个概念,一般在需要使用计量单位时,往往以所要表述物体的形状加上数字来表述,如:馒头3(个)、人10(位)、笔8(支)、猫9(只)等,(括号里为手语省略的量词)对“斤”这样的量词,则以数字配合模拟老式秤杆的形状打出,手语的量词很少使用难以通过视觉理解意思的“个”、“位”、“只”、“支”、“条”等。
“非常”、“很”(最)、“更”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大多是配合表情或动作的变化来表达的,如形容“快”时,表情动作轻微的,就是一般的“快”;表情动作重些,是“急速”,一般来说,单独打“很”和“非常”的情况很少。但是在“很”作为形容词的限定时,“很”一般放在被限定的形容词后面,而不是像汉语那样在形容词的前面,如“很漂亮”,手语的顺序就是“漂亮”+表情的变化,这也是受视觉语言规律限制的一种必然,因为必须要有东西展示在眼前,视觉看见了这个东西,然后才能对这个东西下定义形容它怎样。
“着”、“了”、“过”等表示时态的手势,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或者“仿字”方式打,一般情况下,聋人用手语交流时,表达过去时以“完了”这个手语作后缀。
“的”、“地”、“得”等,在视觉中没有特定的物化内容,手语中不打。
“啊”、“哦”、“呀”、“哎呀”等感叹词,对一些听不见语音的聋人来说,这样的文字常常让他们感觉莫名其妙。在手语中,语气词很少表现在手势动作中,而大多由面部和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不但”、“而且”、“既然”、“虽然”、“却”、“或者”、“何况”等词,在手语中很少使用,有的关联词体现在要连接的两个手势的表情或手势变化中。
这是手语作为视觉语言,遵循事件在视觉中的时空发展过程和接收语言信号的规律所决定的,如:“我坐这可以?”“书我有。”“花摘不行。”
在汉语中,疑问可以用声调来表示,还有“吗”、“呢”等语气词表示,但是作为视觉语言,这些声音都是无法物化的。手语的疑问是以表情加手势来表示的。一般打表示疑问的手势时,以扬眉和睁大眼睛、微张的口等表情来表示。
肯定的手势一定要加点头的动作,否定的手势则一定有摇头的动作相配合,还有的会有口型变化来配合。
各种情绪是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配合来表达的。
第四节
视觉语言的规律,要求手语表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事情的意义打,而不是打汉字的字面意思。如“请”、“到”、“月”、“报”这些字,都要按照意义打,不能按照字面打。“请坐”和“请假”就不能用同一“请”的打法,“到期”这个“到”和“到哪里”的“到”就不能一个打法。“月亮”的“月”和“月饼”的“月”,“生气”和“空气”的“气”,还有“报纸”的“报”和“报告”的“报”等使用的是象形动作,和其他的带“月”字,带“气”字和带“报”字的汉语也绝对不是一个手势,手语不是依附汉字产生的。
手语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什么”这个手势,可以表达“什么”、“哪里”、“谁”等几种询问的意思;“房子”这个手势,配合专指手势可以表达几种场所,如:“室”、“院”、“屋”、“房”等,还有“会”,可以是“懂”和“知道”,“不会”可以是“不知道”、“不明白”、“不懂”等;状态与形状、症状、态度一个打法,在不同的语境下,这些手势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计数数字打法一般以右手五个手指手形变化,组成各种数字,其中,“千”、“万”等为书空方式。特别要注意的是十位、百位各个位置上为同一个数字的,如:“66”、“22”、“888”等在手势中的变化。
汉字中表达次序“第一、第二、第三”的数字一般以“一、二、三、四、五……”来表示,在手语中,则以手形的横向,加上代表不同事物性质的手势配合,区别于计数数字。
年代的数字打法,习惯上需要左右手相互配合;左手在上打的数字表示“月份”,右手在下打的数字表示“日期”。打“六月份”、“八月份”与打“六个月”、“八个月”;打“星期一”、“星期二”与打“一星期”、“两星期”手形上也有区别。
时间的数字打法,数字要根据所表达的时间特征,在位置和手形上有所变化,如“两年”,就是“二”这个手势随着“年”的打法运动;“两天”和“十天”则随着“睡觉”的打法运动;“六个小时”则要以“钟表”的形式运动。
钱币的数字打法,一般百元以上的,与阿拉伯数字打法相同,百元以下钱数的打法则有微妙的区别,比如打“元”要将数字在右口角向外打出,打“角”时则是右手在胸前横伸掌心向下打出需要的数字,打“分”则右手在脸颊处向外打出数字。
打百分比数字之前,要以右手先打出百分号的一撇,然后再以右手打出数字;在打“三七开”、“五五开”等数字时,左右手分别打出数字,右手代表己方,左手代表对方,在打分数时,左手食指横伸代表分数线,右手打出分母和分子位置上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