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365bet备用服务器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残联文化建设在事业发展中到底分量多大

发布时间: 2013-10-21  访问次数:1字体:[ ]

  第二十四次全国残联工作会议上,张海迪提出“要加强残联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陶冶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我认为,要想做好残联文化建设,首先要搞清残联文化是什么,加强残联文化建设在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分量到底多大。

  时代有时代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地域有乡土文化,就连吃饭也有饮食文化。泱泱大国的五千年文明史,记载最多的,可能就是“文化”这个挑拨事端的家伙所引发的各种争论。“文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多少钱一斤,可能还没有人能估算出来。但是,纵览古今,文化在民族兴替、事业旺衰以及商场(áo)战中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和作用不可小()

  “文化”两个字,让人看起来很宏观,说白了,很“虚”,但正是这种“虚”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原动力,是事业的基石,是发展之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就是一种文化,“民主、民权、民生”只是一种概念,很“虚”,看不见、摸不着,但正是在这种文化力量促使下,爆发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以后,毛泽东提出了“解放”,“解放”也是个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是它成为当时全国人民的最高理想,上下一心,最终成立新中国。世界上最大的饭店是哪家?是麦当劳,一个汉堡、一袋薯条,销售到全球各个角落,是当地没有这些东西吗?不是,是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文化建设是一个从概念升华到主题的过程,是一种定位。

  “残联文化”的提出,标志着我们的事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层次。3·28会议以来,残疾人事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转变,要求未来的残疾人工作要从传统的“扶残助残”概念向“大残联”、“大民生”主题发展。展望未来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局,也要有一个具有标准性、差别性、传播性、系统性、战略性的精神作为支撑,这个精神,就是“残联文化”。残联文化承载着政府公信力、承载着服务体系、承载着人员素质、更承载着残疾人事业的灵魂。

  关于对残联文化建设的认识,我想陈述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残联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形式。很多企业也在搞文化建设,但是为什么成功的案例很少,那就是对文化建设的错误认知。他们认为设计一个商标,喊出一个口号,统一一下服装,做上一通广告,这就是文化建设了。其实不然,文化建设是一种先进的软性管理模式,更是一种价值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它是一种“实有似无”、“不言而教”的规范。外在的形式形象建设,只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残联文化建设也是一样。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用心感悟的。

  第二、残联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理念。任何一种理念和思维,即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行为去实践,就像赵括的“纸上谈兵”,那么理念就没有实质的意义,因此,残联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体,既要有先进的理念指引,也要把握契机,将理念付诸于行动,才能真正彰显出残联文化建设的无穷力量。

  第三、残联文化建设不是单一的活动。活动是针对一定时期,或是一个事件而开展的团体行动,有学习活动、纪念活动等等。例如我们开展的学习纪长秋烈士先进事迹的活动,我们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举办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一次性的,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阶段性的。残联文化建设则不然,它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残疾人工作者,用心、用行动日积月累,逐步浇筑的一个浩瀚工程。

  第四、残联文化建设不是领导的命令。

  残联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残联组织的职能,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服务水平,提高残疾人群体的福祉和尊严,其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思行一致”。因此,残联文化建设不是领导的命令,如果只有残联领导层宣布开展“残联文化建设”,没有全体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配合,那么“残联文化建设”只是一句空话。任何一个理事长的英明决策,只是残联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一个积累。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的良好建议也是残联文化建设的一个启发,一份责任。因此,接纳、执行、共识、创新才是残联文化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核心。

  残联文化建设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到底分量多大,我认为最核心的有三点:一是产生向心力(凝聚力),二是产生约束力(行为规范),三是产生辐射力(文化传播、社会认同)。简单概括就是内增聚力,外树形象。我们可以立足于残联文化的两个作用加以分析:

  其一,残联文化的内部作用。

  加强残联文化建设,有利于审视、宣传残联工作理念,塑造残疾人事业之魂。残联文化建设的过程,首先是将发展理念在残联组织内部推行,接受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品评,广纳各级残联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最终达成共识,进入每个残疾人工作者的内心,形成一种“不言而教”的规范。

  加强残联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残联组织形象,提高残联组织的行政地位。一直以来,残联组织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在部门之间,属于边缘化组织。3·28会议以后,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各级残联积极努力,残联组织已经成为民生工作的“主力部队”,社会建设的“正规军”。残联组织在行政部门中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加强残联文化建设,将使残联组织的工作理念更加发展化,残联组织的形象更加标准化,残联组织的服务职能更加规范化。

  加强残联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内部管理、稳定队伍、激励士气。通过残联文化理念的学习和灌输,行为的统一导向,形象的展示和宣传,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势必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提升残联组织的向心力。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工作社会地位的提升,将在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心中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爆发工作的激情和活力。

  其二、残联文化建设的外部作用。

  加强残联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残疾人的好感,扩大残联组织的公信力。残联文化建设是与业务相融的,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日常业务活动来落实。举个例子,2008年,“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在长春启动时,我在基层,当我们下乡宣传时,老百姓并不相信,甚至有人认为“免费”就是个托,还有人认为是不法分子在打着政府的幌子招摇撞骗。一年下来,我们的成绩告诉群众,免费做复明手术是政府的民心工程。2009年,“爱心永恒启明行动”项目进行的就顺利多了,原因在哪里,我们的工作方式并没有变,但是群众对残联组织的认识变了,政府公信力提升了。

  加强残联文化建设,有利于获得社会各界认同,创造更好的“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其实残联文化建设我们一直在做,只是没有拿到台面上,没有系统化,但是其作用早已展现在我们面前。近两年,残联组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长春市残联成立20周年举办的“心绘彩虹”大型公益慈善晚会,前后募集公益善款1300多万,以前这些企业和爱心人士不是也有钱吗?为什没有捐出来,那是他们没有认同我们。通过“爱心永恒启明行动”、“彩票公益金助学”、“爱心轮椅助行行动”等一系列项目,社会看到了残联所做的实事,并认同了这些实事的社会价值,所以才肯伸出慈善之手。

  加强残联文化建设,有利于更好地与各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我们都知道,原来的残工委全称是“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所谓协调,就是看人家愿不愿意,后来“协调”两个字拿掉了,为什么?用我们长春的残疾人工作就能解释很清楚。五代会以来,残联内做规范,外树形象,先后成立残疾人人力资源市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举办了多次公益宣传活动,把残疾人工作的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促使民政、教育、城建、卫生等多个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就连政府也在残疾人民生保障领域频频拿出题目,让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解决,形成了全市扶残助残的大合唱局面。这是和我们残联文化建设分不开的。

  我认为,一个完整的残联文化建设体系应该包括理念、行为、形象三个部分。所谓理念,即精神、风格、方针策略、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之所在,它是残联文化建设的精髓,指导残联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所谓行为,是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对残联文化建设达成共识所形成的凝聚力、活力的一种释放;所谓形象,是通过标语、口号、展示等一些视觉符号,利用媒体传播力量和感染力量直接对外表达的过程,以达到社会共识,普遍认知的目的。可以把残联文化分成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深层。表层也就是形象文化建设,通过综合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媒体报道宣传残疾人事业,树立残联组织形象;中层就是行为文化建设,从行为、公关、服务等方面来体现残联人的素质,体现残联的服务宗旨,这一部分需要一定的制度、规范来实现;深层建设就是理念文化建设,通过学习、教育、实践,使残联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每个人的骨子里,让每一个残疾人工作者都具备自动自发的意识,让残疾人和社会各界产生共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