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甲镇关工委、妇联在镇家庭教育中心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表彰会。头桥村“教子(女)有方”优秀家长代表残疾夫妇周志清、毛水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教育女儿好好做人、勤奋学习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每位家长。
厄运降临,贫困农家雪上加霜
1978年2月初,头桥村28岁的周志清与同村同龄农村姑娘毛水南刚结婚随乡建筑站工人一起到湖北宜昌建筑工地做工。想不到在当年11月的一天,厄运降落在这个贫困家庭里。周志清在高空操作时不幸摔下来,不省人事。经全力抢救,人总算活了下来,但下半身已不能动弹了。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医治,周志清带着残疾的身体回到了一间破草屋里。邻居们听到周志清回家的消息,纷纷前来看望,对周志清的遭遇十分同情。那时正逢春节,周志清家里一无所有。邻居们有的送来馒头和糕,有的送来鸡蛋,还有的送来从沟里捕到的几条鱼。过了节,周志清看看破落的家庭,望望年轻的妻子,眼泪掉了下来,他对妻子说:“水南啊,看来,我已经成了一个废人,也活不到多长时间,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吧。”毛水南听了,一边悄悄地流泪,一边竭力安慰说:“志清,你别这么想,我听了心里怪难过的。我俩是夫妻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会好好照顾你的,服侍你一辈子。”
贫不失志,为“孩子”营造好学氛围
因为周志清跌伤以后,失去了性功能,不能生育孩子。夫妻俩很想领养一个孩子。当时,就在货隆村领养了双胞胎女孩中的小双。
贫困农家喜添千斤,这给周志清家庭增添了无限的温馨。周志清夫妻看到孩子,乐开了怀。从此,毛水南的任务也加重了,除了照顾残疾丈夫外,还要抚养刚满周岁的“女儿”。
女儿渐大,能蹒跚学步了,周志清便把她引向更广阔的世界。她靠双手摇着轮椅带女儿去参观新农村景象,去通吕河边看游船等。女儿小双与父亲玩得挺开心,她一点都感觉不出自己是个残疾人的女儿。后来小双慢慢长大了,当她看到爸爸那双用摇轮椅而变得粗糙的手时,她一下懂得了许多同龄孩子还不很懂的东西,那就是爸爸的坚强和对她的爱。
周志清夫妻知道,贫寒的家境毕竟是现实,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引导,会给孩子带来自卑和封闭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夫妻俩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参加社区各种活动,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培养她的人际交往和心理适应能力。在周志清家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片,上面写着做人名言、警句和格言,父女俩平时念叨几句,女儿小双就是在这样贫困却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
自强不息,女儿考上理想大学
周志清作为残疾人,妻子毛水南又生子宫膜肌瘤动了手术,身体非常虚弱,不能参加体力劳动,生活更加艰难。夫妻俩宁愿常年吃青菜、萝卜,不吃鱼、肉荤菜,穿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节衣缩食,从牙缝中抠出钱来让女儿上学,还为孩子买一些课外读物,并特意常年订阅适合孩子看的报刊和杂志。女儿小双进了中学以后,周志清为女儿买了世界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战争与和平》和高尔基的《母亲》等著作;每逢节日,跟着学校“爱心社”志愿者到二桥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
父母为女儿读书含辛茹苦,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女儿。女儿考上高中以后,在学校里吃得最省,穿得最破,她从来不到学校小店买一样零食。可在学习上,小双从来不比班上的同学落后,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周小双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程学院政法系。在周志清夫妇为女儿上大学费用忧愁时,有关媒体作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当地驻军部队官兵、各地企业家和母校教职工对周小双伸出援助之手,纷纷解囊相助。华鼎公司承诺:每年资助1万元,直到周小双完成大学学业。
周志清教育女儿不忘恩人,特地用红纸写了一张“恩人榜”贴在墙上,请女儿把恩人们的名字和资助数额抄在本子上带到学校,让女儿思恩图报。